望岳谈|青州佛像,何以“微笑”?
青州的佛像以“神秘的东方微笑”著称于世,但北朝(386年—581年)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中原的乱世,在胡汉融合、战乱频仍的时代,佛像面部表情何以是微笑的?8月上旬,笔者来到青州,一探“微笑”背后的究竟。
青州的佛像以“神秘的东方微笑”著称于世,但北朝(386年—581年)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中原的乱世,在胡汉融合、战乱频仍的时代,佛像面部表情何以是微笑的?8月上旬,笔者来到青州,一探“微笑”背后的究竟。
麦积山石窟的“东方微笑”,不仅是一抹凝固于崖壁上的艺术表情,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共鸣。它始于后秦,历经风雨,仍以221个洞窟、3938尊造像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雕塑的巅峰造诣,跨越千年,让这抹动人微笑成为融通古今的文化符号。
麦积山石窟的“东方微笑”,不仅是一抹凝固于崖壁上的艺术表情,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共鸣。它始于后秦,历经风雨,仍以221个洞窟、3938尊造像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雕塑的巅峰造诣,跨越千年,让这抹动人微笑成为融通古今的文化符号。
殷奶奶把一碗白饭放在佛像的手上,踮起脚摸了摸佛像的脸,呆滞的目光变得明亮起来:“哈哈,大宝快吃,吃多点才能长大。”
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尊犍陀罗佛像,以其极为独特的面部表情震撼着每一位观众:右眼低垂,犹如莲瓣轻合,流转出慈悲如水的温柔;左眼却微微上挑,仿佛蕴藏雷霆之势,显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。这种既矛盾又和谐的表情,不仅是艺术的精妙表现,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象征与时代文
民国二十七年的深秋,太行山深处的青云庙愈发破败。庙门的朱漆早已剥落,露出斑驳的木头纹理,风一吹,门板就发出 “吱呀” 的呻吟,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院里的几棵老槐树叶子落得精光,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晃,枝桠间还挂着去年的旧灯笼,灯笼纸破了几个洞,在风
从《天龙八部》到《神雕侠侣》,他拍过的武侠片承包了80后的暑假。
”——这是张国荣留给向太的最后一句话,下午三点零五分,电话挂断,一小时后,中环文华东方酒店楼下警灯闪成一片。
乐山大佛高71米,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弥勒佛坐像。这座宏伟的佛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凌云山麓,依山而建,面江而坐,历经千年风雨,依然屹立不倒,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。其高度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,更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与观赏。
晨光初透,雾气如轻纱般在乐山凌云九峰间流动,170米的巨型卧佛在绿被覆盖下安然恬静,仿佛刚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。这座与山岩浑然一体的涅槃释迦牟尼佛,仅是东方佛都摩崖造像艺术的惊鸿一瞥。